作者 | 金旺
來源 | 科技行者
移動支付自2014年在國內逐漸普及開來后,就以一種不可逆的趨勢席卷全國,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就此開啟。
象征著互聯網技術又一次擊穿人類生活習慣的移動支付,將以往繁瑣的交易過程極度簡化,簡化到只需要掃一個二維碼,就能完成付款、結算、找零在內的整個支付流程。
這樣的變化同樣發生在馬來西亞,不過,馬來西亞移動支付的普及要比國內晚幾年。
大約在六年前,移動支付大戰在馬來西亞觸發,據TNG Digital CEO倪翔 (Alan Ni)回憶,“當時馬來西亞央行一共發放了53張電子支付執照,最后做出的電子錢包有38個之多。”
然而,作為初到市場的新鮮事物,始終面臨著市場教育這一難題,和國內市場相同的是,當時馬來西亞的年輕人一邊期待著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一邊又對安全問題不無擔憂,幾個頗具底蘊的電子錢包玩家,都是從自己的“大本營”出發,逐步向市場滲透。
例如,背靠CIMB、AIA等投資機構的TNG Digital(TNGD)就是從高速收費站、停車場等場景出發,開始推廣自家的電子錢包。
這一年,TNG eWallet、Grab、Boost等玩家紛紛參與到了馬來西亞的移動支付大戰;
這一年,馬來西亞在移動支付的“百團大戰”中感受著數字經濟先遣隊的激情與活力;
也是在這一年,作為中國科技公司的典型代表,螞蟻集團開始進入馬來西亞,將在中國市場驗證過的成熟數字化經驗和技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這個年輕的國度。
01 馬來西亞年輕人,都愛“支付寶”
談到馬來西亞,大部分人能想到的是吉隆坡雙子塔、仙本那沙灘海島,旅游業讓馬來西亞聞名于世,鮮為人知的是,馬來西亞也是一個很早就提出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國家。
早在1996年,為了加速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馬來西亞政府就推出了信息通信技術計劃——多媒體超級走廊(MSC),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數字經濟局(MDEC)也正式成立。
在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2016年,馬來西亞政府又推出了國家電子商務戰略路線圖(NESR),自此,馬來西亞將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阿里和螞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海馬來西亞,開始作為中國數字科技力量,參與到馬來西亞的數字經濟建設中。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移動支付產業在馬來西亞悄然而生。
成立于2017年的TNGD就是這樣一家典型的移動支付技術公司,作為一家由Touch 'n Go(由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CIMB全資控股)、螞蟻集團、AIA、Lazada等投資成立的公司,這家公司第一個產品就是TNG eWallet,也正是電子錢包。
實際上,TNG eWallet只是2017年出現的眾多電子錢包之一,為了推動馬來西亞電子商務產業繁榮發展,馬來西亞央行在2017年前后先后向市場發放了53張電子支付執照,即便是從最終面世的電子錢包來看,也有38個之多。
這也使得2018年的馬來西亞移動支付市場,迎來了一場頗為激烈的“百團大戰”。
由于參與團隊眾多,又有像TNGD、Grab、Boost這樣背靠銀行、科技巨頭的團隊參戰,因而戰況十分激烈,在這一年正式開始運營和推廣的TNG eWallet,憑借過往在停車場、收費站的優勢,全年拿下了220萬注冊用戶和3.8萬注冊商戶。
這一年,馬來西亞有3240萬人口,如果從滲透率上來看的話,TNG eWallet只有6.8%。
要知道,這一年馬來西亞數字經濟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智能手機用戶已經達到了2090萬人。
百團大戰加上前期市場教育難,讓包括TNG eWallet在內的電子錢包在2018年并沒有真正普及開來,轉機出現在2019年。
2019年,新冠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如何在疫情中凝心聚力、和國民一起度過難關成了每個國家的一道必答題。
為了給當地國民提供救助,同時也為了推廣電子支付,馬來西亞財政部推出了一個“e-Tunai Rakyat計劃”——打算聯合本地四個主流的電子錢包向國民發放救助金,TNG eWallet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要想順利地將這筆救助金發放到每個符合條件的國民手中,身份認證就成了一個重要環節。當時在馬來西亞短期內出現了大量的身份認證需求,倪翔對此記憶尤深,據他回憶,“當時我們在幾天內就需要完成上百萬人的身份認證。”
這突如其來的用戶認證需求,是機遇,也是挑戰。
TNGD的身份認證(eKYC)一共分為三步:掃描身份證,進行人臉識別,通過OCR技術核驗身份信息。
雖然只需要簡單三步,但這其中面臨的挑戰巨大,就馬來西亞當時眾多剛剛成立兩三年的移動支付技術團隊而言,很難應對如此龐大規模的身份認證對平臺的高并發、穩定性、安全性的需求。
據TNGD CRO 符永錦(FOO YEONG JIN)透露,“當時馬來西亞市場上并沒有很先進的eKYC解決方案,我們當時最主要的是三個需求:流程簡單、準確度高、低成本。”
最后,TNGD選擇與螞蟻數科合作,采用了螞蟻數科的ZOLOZ身份認證技術。
ZOLOZ脫胎于支付寶,凝聚了支付寶發展起來實名認證體系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數字化能力和風控經驗,要知道,支付寶當時已經在國內穩定運營多年,并在全球擁有超12億用戶。
正是基于這樣的技術優勢,TNG eWallet自動決策效率高達80%,安全性和穩定性又有保障,TNGD最終服務了該項目70%的用戶,由此也成功獲客500萬。
經此一役,TNGD不僅很好地完成了馬來西亞央行發放救助金的任務,還成為了第一個拿到馬來西亞央行在線身份認證的電子錢包。
時至今日,在擁有3300多萬人口的馬來西亞,TNGD電子錢包注冊用戶的市占率高達60%,成為了馬來西亞本地的“支付寶”。
更讓倪翔自豪的是,在2023年由全馬來西亞大學生評選出的最想去的金融科技公司中,TNGD位居第一,排在TNGD之后的是頗負盛名的Grab、Shopee。
TNGD已然成了馬來西亞年輕人最喜歡的公司,與此同時,它也成了螞蟻數科技術出海馬來西亞的一塊金字招牌。
02 小程序出海,打造行業級超級應用
TNGD成為馬來西亞本地的支付寶后,也開始向外拓展更多商業模式。
一方面,借鑒螞蟻數科的中國經驗,TNGD開始開展風控業務,另一方面也基于螞蟻數科技的mPaaS開發平臺,引進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小程序架構。
倪翔告訴我們,“小程序對于中國人來說可能并不陌生,但在馬來西亞,TNGD可能是第一家把中國小程序借鑒到這里的公司。”
通過引入小程序架構,TNGD可以快速將與合作伙伴合作的項目上線,提供給TNG eWallet用戶使用。
實際上,作為另一項經過中國模式驗證的移動互聯網獨特的技術,小程序架構正在幫助馬來西亞當地一些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例如,在螞蟻數科底蘊頗深的金融行業。
螞蟻數科國際業務總經理黎國威與肯納格投資銀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KIBB)集團董事總經理謝偉良初次會面是在兩年前在瑞士舉辦的一場行業研討會上,當時二人在聊到如何通過數字化解決方案讓年輕投資者更好地理財時,一拍即合,也有了后續的合作。
KIBB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投資銀行,擁有五十年的發展歷史,在馬來西亞政府推出電子商務戰略路線圖后,KIBB也開始嘗試數字化轉型。
這里有一個社會背景是,馬來西亞不少年輕人由于有不小的家庭債務,又沒有足夠多儲蓄,往往會擔憂退休后的生活,而要想通過投資理財來實現財富增長,當地年輕人往往又會遇到一些門檻。
這些門檻一方面來自于沒有專業的財務知識,另一方面來自于當地一直以來缺乏集中化的投資服務平臺。
前者是KIBB的老本行,在過往幾年的數字化進程中,他們針對股票、儲蓄、支付、投顧、代幣打造了一系列數字產品,基于這些數字產品的相關服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年輕人對財務知識的需求。
后者則是通過引入螞蟻數科的mPaaS開發平臺,KIBB打造了一個將各類數字理財產品聚合到一起的超級APP—KDI Go。
正式與螞蟻數科簽約合作,基于mPaaS打造KDI Go是2023年8月的事兒,在正式簽約僅僅四個月后,雙方團隊就將KDI Go這一超級應用的底層平臺搭建了起來。
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是因為螞蟻數科當時在海外已經有過大量這類技術底座搭建的合作經驗。
在這一底層平臺之上,KIBB將以往打造的股票、儲蓄、支付、投顧、代幣這五個主要數字化產品整合到了KDI Go中,為馬來西亞用戶提供一站式財富管理和投資服務。
這樣的超級APP不僅僅是提供統一的應用入口,實際上在內部也進行了打通和融合。
據謝偉良介紹稱,“在今年6月即將上線的KDI Go上,用戶可以看到不同層級、所有的投資組合,還可以在如今已經上線到KDI Go的五個產品中自由轉賬,給用戶充分的自由進行資產配置。”
作為馬來西亞數字金融領域的先行者,KIBB是第一家獲得線上股票交易執照的公司,如今也成為了第一家基于小程序架構推出超級理財應用APP的銀行。
同樣是馬來西亞行業頭部的SP Setia(實達集團),在這一年也基于mPaaS平臺,打造出了地產領域的超級應用。
成立于1974年的SP Setia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作為當地房地產龍頭企業,SP Setia在過去幾年里思考最多的問題,同樣是如何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進行業務升級。
對于像房地產這樣的傳統行業而言,數字經濟帶來的直接影響往往是從線上營銷、線上服務開始,SP Setia最先想到的同樣是將與住房相關的社區服務線上化。
5月30日,SP Setia正式對外發布了智慧社區超級APP——Setia Go。
在這個超級APP上,SP Setia基于螞蟻數科mPaaS開發平臺,除去將自己的房產管理、購房交易等功能集成到這一APP上外,還將當地分別提供房屋租賃、家政服務、屋頂光伏、保姆服務、寵物保險在內的主流供應商匯集到了Setia Go上。
如此一來,用戶在這一個超級APP上就可以輕松找到日常所需的生活服務。
之所以借力數字化技術會有這樣的服務集成,還有另一個原因是——SP Setia的造房理念不只是要建造一個房屋,而是要為當地人民打造一個“家”。
“我們不希望房屋買賣是一次性交易,我們希望可以與我們的用戶有更直接、更緊密的聯系,將基于房屋的服務從由住前服務繼續延伸到住中,乃至后續的租賃、交易。”SP Setia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從開發商轉型為運營商,這是地產數字化之下的大勢所趨,而之所以會選擇與螞蟻數科合作,實則是SP Setia有著不小的國際化野心。
SP Setia相關負責人告訴科技行者,“與螞蟻集團合作,是因為他們不僅在中國有很多客戶,還是一家在全球享有盛名的科技公司,我們也希望可以與這樣的中國企業學習,更好地服務本土客戶,甚至將這種模式復制到我們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等地的海外項目中。”
03 馬來西亞需要更多“螞蟻”
從移動支付的百團大戰,到金融、地產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這些都只是馬來西亞這些年數字化轉型的冰山一角。
和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類似的是,數字化已經成為馬來西亞一項國家級戰略,也越來越多被當地政府、企業提及。
在過去五年里,馬來西亞當地政府先后出臺了《國家數碼網絡計劃》、《馬來西亞數字經濟大藍圖》、《全國電子商務策略路線圖2.0》、《馬來西亞數字催化計劃》、《數字游牧區域樞紐計劃》等一系列數字經濟促進計劃。
在這一系列數字經濟計劃的推動下,馬來西亞的數字經濟滲透率一直在快速攀升。
從馬來西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來西亞電子商務附加值產業市場規模,已經從2015年的891億馬幣擴大到了2021年的2011億?幣,馬來西亞數字消費人口在2022年也達到了2500萬人。
然而,“數字化廣度不錯,數字化深度不足”是馬來西亞如今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
馬來西亞區域策略研究所(CROSS)智庫署理主席陳家興在介紹當地數字經濟發展時,就多次提到,“馬來西亞的數字化依然處于早期階段”。
另外,他也指出,“根據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局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到2020年,高達77%的馬來西亞中小企業仍停留在只有一個公司網站這樣最基本的數字化階段。”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政府也在積極鼓勵外資入場,參與到當地的數字經濟建設中,這為大力推動數字化技術發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數字化經驗的中國科技企業提供了機會。
不過,馬來西亞的數字化也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
例如,在移動支付領域,馬來西亞近年來在積極推動國家碼的普及,在全國范圍內由一張國家級的二維碼實現統一的移動支付入口。
面對這樣的市場變化,倪翔告訴我們,“某種意義上,國家碼的出現將所有電子錢包又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像TNGD這樣在商戶覆蓋率上已經建立起優勢的頭部企業護城河將會被打破,這就要求我們在產品體驗和用戶服務上繼續優化,提供更好、更差異化的服務。”
在電信運營商領域,馬來西亞運營商又會分為電信運營商和虛擬電信運營商。
作為馬來西亞本地頭部虛擬電信運營商,XOX正在從虛擬電信服務到線上電商、移動支付、數字零售打造全鏈路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涉足零售業務時,XOX也與螞蟻數科合作,推出了本地化的供應鏈溯源服務平臺TraX,中小企業可直接在TraX平臺實現商品產地、物料溯源信息的透明記錄,從而提升銷量。
正因為有這樣獨特的本地化需求,像螞蟻數科這樣的團隊在進行技術出海時,往往需要與當地團隊密切合作,才能讓這些技術在當地各行各業中生根發芽。
不過,在數字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共識的當下:
對于當地企業而言,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依然需要從全球引進先進技術加速進化。
對于馬來西亞而言,在數字化這一不可逆的時代趨勢下,馬來西亞也需要更多像螞蟻數科這樣的國際化技術團隊提供更多助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在今年I/O的第二天,谷歌在美國總部(Googleplex 2000)組織了一場小范圍專訪,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兼谷歌CEO桑達爾·劈柴(Sundar Pichai)在內的四位核心管理層,接受了包括科技行者Techwalker、CNBC、《朝鮮日報》、意大利紙媒《La Repubblica》、巴西紙媒《Folha de S. Paulo》、英國電視臺等全球媒體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