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3年的AI浪潮漫過互聯網大廠圍墻,一群設計圈的“跨界者”正在教育領域構筑新的堤壩。設計聚焦人工智能研究室(簡稱設計聚焦),這支由建筑設計老兵、AI算法極客、AI博士后團隊和資深碼農組成的14人團隊,正將AI技術植入到中國設計教育的毛細血管。
設計聚焦的總部位于哈爾濱道外區,前身是一家設計事務所——同筑建筑設計公司。如今,這支“跨學科專家”團隊投身于AI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基于原來設計行業的經驗,推動AI技術在設計教育與實際設計中的應用。
家具設計課上,AI正把千年匠藝解構
2024年,設計聚焦接到了來自北京林業大學家具設計與工程專業的需求。
家具設計與工程專業是北京林業大學2022年增設的新專業,傳承自1952年森林工程學院開設的木材加工專業,在軟科發布的2024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該專業位列全國第一。
而隨著近兩年AI技術走進各行各業,家具產業的設計、生產等環節也早有了被AI重塑的痕跡。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基地,課程體系自然也要與時俱進。
北京林業大學希望把AIGC結合到傳統課程里面,這正是設計聚焦當時接到的需求。
設計行業出身的他們,對學校的設計教學與設計企業的需求都很了解。設計聚焦人工智能研究室聯合創始人、Autodesk人工智能專家劉璐說:“我們會根據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為關鍵點給學校做課改技術的支持。我們認為,學生在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就業,要確保學生所學與就業市場的要求高度契合。”
因此,設計聚焦在教學體系改革上的邏輯是,以就業為目的,以傳統課程大綱為基礎,進行AI技術的融合。
在實際與北京林業大學家具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合作中,設計聚焦先與學校師生進行了線下交流,深入了解學校的課程大綱和師生對AIGC的認知水平。他們發現,整個專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AI技術的應用與理解上都存在較大的空白。
設計聚焦提出了分階段的課程改革方案:
雖起步于設計領域,但如今設計聚焦已不局限于單一專業。目前,設計聚焦團隊已與十余家院校展開合作。
設計聚焦人工智能研究室聯合創始人、同筑建筑負責人萬宇馨解釋道,“我們底層的各種AI工具是模塊化的,像積木一樣,可以根據每個學科的需求自由選取工具模塊,搭建專業所需的AI應用。我們也會針對不同的院校和專業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從一鍵做課件到數字人講師,解鎖教學超能力
事實上,設計聚焦的AI教育解決方案覆蓋了“硬件+軟件+課程包+服務”的全鏈條,課改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設計聚焦通過問卷對100多位高校教師進行了調查,了解到教師們的最主要的訴求是:渴望從日?,嵥楹椭貜托缘墓ぷ髦薪夥懦鰜?。他們需要AI工具簡單易用,易于上手,并且生成的內容可供修改。
為此,設計聚焦與高校合作搭建AI實驗室,提供AI PC硬件,并將博實人工智能教學平臺植入其中。該平臺集成了多種AI工具,包括AI繪圖、文本、PPT、視頻、模型等功能,內置改造后的課程包,覆蓋教學的全場景。此外,設計聚焦還為學校提供技術服務,包括教師培訓和后期維護。
博實人工智能教學平臺
教師可以利用平臺快速生成PPT課件、批改作業、編撰考試題,并進行學情分析。老師只需錄入學期成績,就能獲得每個學生專屬的AI分析報告。學生則可以通過學生端進行課程學習,完成線上作業。
平臺上,AI數字人課程是其中的一個“寶藏”功能。教師通過上傳照片和錄制簡短語音,合成數字人形象和音頻,然后上傳整理好的課程大綱后,AI即可自動生成講課視頻。通過關鍵詞設置,當學生在評論區對某個知識點有疑問時,系統還能自動跳轉至相關知識點的講解。
這些AI工具能大幅提升老師的效率。萬宇馨透露,借助AI,老師批改作業的耗時可降低80%。通過AI學情分析,也能更清晰地了解每個學生的詳細情況。
此外,設計聚焦為學校提供AIGC競賽培訓。根據大賽主題提供比賽大綱和相關素材,解決教師和學生在應用技術和操作流程方面的困難,提升他們在AIGC競賽中的表現。
AI教育突圍的“認知攻防戰”
歷史上,每次技術革新總會遭遇認知溝壑,AI教育也是一樣。
第一個認知溝壑是接受度。萬宇馨表示,接觸的35歲及以下年輕教師,約70%愿意主動嘗試AI工具,尤其在自動批改和學生學情分析等流程優化方面,他們對AI的價值認可度較高。而50歲以上的教師中,只有約30%表示認同。
他們的擔憂主要集中在:AI的介入會降低與學生的互動、引發技術依賴、使用門檻較高需要投入時間學習、AI批改與傳統評價體系存在沖突。
針對上述問題,設計聚焦采用三階段驗證機制:
1、AI處理階段:AI初步分析后,需經過教師的二次確認。
2、修改與反饋階段:教師可對AI生成的批注進行修改,添加個人觀點。
3、溝通與復盤階段: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復盤,由教師主導,確保教學主導權掌握在教師手中。
這一機制是為了平衡AI的輔助作用與教師的專業判斷,確保教學質量。
第二個認知溝壑是對AI工具的期望與技術現實之間的差距。許多教師和學生對AI抱有過高期望,然而,當前的AI技術尚無法全面覆蓋教學需求。這種期望與現實的差距,可能導致失望情緒,甚至讓他們放棄使用AI工具。
設計聚焦認為,AI應作為輔助工具融入教育。“我們會在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中梳理他們的心理狀態,強調AI的角色是輔助工具,能夠滿足60%-70%的需求已經很不錯了。我們應該與AI共同成長,逐步融入工作流程,AI技術正在飛速迭代,等到未來技術成熟,就可以更好地駕馭它。”
早期的大語言模型,如ChatGPT、文心一言、豆包等,只是提供一個答案。而現在,AI已經能展示整個思考過程,文生圖工具還能在生成結果后進行局部調整,例如,用戶可以通過蒙板工具,選擇特定區域,并通過語言描述,實現精細化編輯。
在萬宇馨眼中,未來AI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更加個性化,每個學生都會擁有專屬的AI助手分析學習情況。此外,AR、VR技術與AI的結合,能夠打造沉浸式課堂,重構教學環境。屆時,老師的角色也將從以前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方向把控者。
在此過程中,設計聚焦的愿景是,“通過AI技術服務平臺,讓AI更加輕量化、應用化、平民化,真正解決人們的需求。”劉璐說。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這里曾是中國重工業的搖籃,裝備制造業的轟鳴聲響徹幾代人。如今,這片土地不再只依賴鋼筋鐵骨,而是主動擁抱數智化的浪潮,用算力和算法書寫東北振興的新篇章。
陳立武的到來,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漣漪的同時,也讓人好奇:這位65歲的“半導體老兵”能做到什么程度?
在GTC2025大會上,英偉達CEO黃仁勛在一場至頂科技等全球媒體共同參與的記者會上表示, AI正在成為一個全新的制造業。AI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軟件開發,而是一場需要基礎設施、能源和資本投入的產業革命。